大众新闻网
登录 |  注册
浏览位置:大众新闻网 > 科技

我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完工

时间:2025年03月16日 17:20   来源:网络   浏览量:4621   会员投稿

记者今天(15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随着安徽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厂房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完成,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完工,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熔盐储能技术就是利用熔盐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温差实现热能存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充电宝,可在电网低谷时段,火电机组仍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抽取一部分蒸汽输送到熔盐储罐内进行储存能量;而在用电高峰和深度调峰时再进行释放能量。

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充电宝”项目,采用390℃高温和190℃低温两个熔盐储罐进行储热。储热主要成分为三元熔盐,设计储热容量为1000兆瓦时。不仅解决了机组调峰出力与供汽之间的矛盾,还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熔盐储热相关负责人 乔廷才:这个项目建成后,我们电厂能够实现机组满额负荷连续供热4小时,在深度调峰30%额定负荷下实现连续供热5小时,同时对外供热能力达410吨/小时,比原来供热能力提高了260吨/小时。

破解供热发电“两难” 老电厂焕发生机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占比日益提升,火电行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由此,火电行业正积极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以此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始建于1958年的宿州电厂,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然而,这座老电厂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破解了调峰与供热的矛盾,让老电厂找到了新定位。

宿州电厂地处城市主城区,是典型的城市热电厂,两台装机35万千瓦的火电机组肩负着供电和供热的双重任务。然而,在“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下,火电机组调峰和启停变得更加频繁,供热就像是“跷跷板”一样难以平衡,频繁的负荷调整导致蒸汽供应波动,这对电厂发电和供热的稳定性带来很大影响。通过熔盐储能既保障原有供热、又增强火电调峰能力,让这家老电厂成功转型。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副总经理 倪宏宁:火电机组与熔盐储热技术相结合,解决了供热机组常规改造方案只能“压低谷”,不能“顶尖峰”的难题,还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相当于给传统火电装上了智能调节器。

据了解,项目成功实施后,每年将消纳新能源约1.28亿度,折算每年减少3.2万吨标煤使用量、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同时,可以满足当地40多家工商业企业用热需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内容
  • 麦格纳斯太尔或为小鹏、广汽代工,迎来新契机

    麦格纳斯太尔或为小鹏、广汽代

  • 智能教育硬件升级赋能个性化学习新体验

    智能教育硬件升级赋能个性化学

  • 美食节开幕各地特色美食齐聚引得食客竞相青睐

    美食节开幕各地特色美食齐聚引

  • 上海交大2025本科扩招聚焦前沿新兴领域展担当

    上海交大2025本科扩招聚焦

  • 高校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引发广泛关注热潮

    高校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引发

  • ​破解星际迷雾!科学家绘制银河系“尘埃地图”

    ​破解星际迷雾!科学家绘制银

热门
  • 上海浦创: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座舱技术创新与增长齐飞

    上海浦创:2025年第二季度